萬山福德祠的慶典
香港青松观道侣在念经祝祷。(圖:李永球) 新加坡萬山福德祠慶祝一百五十週年紀念,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醮會,恭請香港青松觀道長們主持,啟建“祝國啟民保福消災冥陽普利法會”。 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,俗稱大伯公、土地爺爺。創建於清朝同治年間,迄今約150年歷史。副祀神明多,有觀音娘娘、太歲星君、華佗仙師、華光大帝、孝子爺、虎爺、金花夫人及十二奶娘等等...
View Article新加坡的芽籠
入住新加坡多次,首次住在芽籠一帶的酒店,當地朋友聽說住在那裡,就露出一臉怪怪的笑容,甚至暗笑或開懷大笑,一臉不懷好意。後來才知道,原來這裡是新加坡著名的紅燈區,濃妝淡抹的國際美女如雲,站街招客,生意興隆。...
View Article微笑的吴哥窟
吴哥窟里印度教(婆罗门教)的砖雕神像.(圖:李永球) 距离多年后,又再次踏上柬埔寨暹粒,再走一趟吴哥窟。抵达飞机场,发现机场内的指示牌子上的文字除了柬、英文等外,还出现了中文及韩文。叫了一辆嘟嘟摩托车,就往已在网上定下的宾馆前去。沿路上发现涌现了许多新的商店,而且许多是中文及韩文的招牌,原来这几年中国及韩国人大量到来做生意,尤其是经营餐馆和客栈。由于中国游客众多,柬埔寨人纷纷学习华语。...
View Article洞里蕯湖的布袋蓮
洞里萨湖的布袋莲编织的手提袋等物品。(圖:李永球) 柬埔寨有个很大的洞里萨湖,乃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。旱季时约有2500平方千米,雨季时达到13平方千米,湖里淡水鱼虾多,靠湖吃饭的群众有百万人。近数十年来旅游业的发展,部分湖上人家本来靠着湖水生活的,也渐渐改为发展旅游业了。...
View Article华人丧礼民俗的若干调查研究——浅谈儒家丧礼的价值观
华人丧礼民俗的若干调查研究 ——浅谈儒家丧礼的价值观 李永球 (本篇论文发表于《儒学学术研讨会——儒学在海外传播》,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主办。2015-10-25。地点——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。并收录于《儒学在海外的传播》论文集,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出版,2015年10月) 摘 要...
View Article金邊的華人風俗
福建会馆每个月十六均祭祀太岁星君。(圖:李永球) 从暹粒来到柬埔寨首都金边,沿途道路还是很差,半途除了停在餐馆及厕所外,有一处是停在路边稻田供人们小便。金边人口多,华人也多,消费较暹粒便宜多了,而且是使用柬币的。小贩贩卖的清汤面食佐料有猪血、内脏、猪肉等,上面撒油葱、青葱,类似潮州的白色“粿汁”。...
View Article棉蘭的神廟
兴化庙的外观。(圖:李永球) 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城市棉兰离开北马很近,乘坐飞机不到一个小时即可抵达。近来走了一趟棉兰,除了探访在当地经营餐馆的朋友外,也在朋友的带领下,参观了当地的神庙,品尝美食等等。...
View Article新加坡叻沙·印尼福建麵
新加坡叻沙。(圖:李永球)印尼棉兰福建面。(圖:李永球) 新加坡有许多美食,诸如福州的蠔饼、鱼丸,潮州貫肠(灌肠)、粿汁,福建炒虾面等等。今天要介绍的是两个特别的小食,即叻沙及鱼生粥。 新加坡或马来西亚中南马一带的叻沙,类似北马的咖哩面,而北马的叻沙,是一种酸辣的小食。所以北马人来到新加坡,点了叻沙,拿来的却是咖哩面,总觉得货不对办,其实名异物同,这是经常会发生的美丽误会。...
View Article太平咖啡山的故事
太平咖啡山充满大自然的景色。(圖:李永球) 霹雳太平有座巍峨的高山,原名麦斯威尔山(Maxwell Hill),几十年前,政府改名为拉律山(Bukit Larut)。华文称为“太平山”,华人民间通称“咖啡山”,海拔1250米。...
View Article砂拉越的“地牛”
棉兰福建话罗马拼音字的餐牌。(圖:李永球)豆干虾炸的福建话拼音:tau kua he ci。(圖:李永球) 北马的槟城、吉打及北霹雳一带的福建话里有个词汇“地牛”,那是指市政府里工作的卫生官,他们处理地方环境的卫生工作,尤其小贩商店的卫生方面,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里,他们的决定对于商贩的营业执照有很大的影响力。...
View Article左手右手脱鞋穿鞋
几位嫁到我国的越南媳妇,对于马来西亚人吃香蕉从头部拔开来吃,以及雨衣倒反穿感到纳闷?原来他们吃香蕉是从尾部拔开,那是香蕉最容易拔开之处。至于雨衣正穿才不会遭受风吹雨打,盖因越南的风雨极大,反穿无法扣紧纽扣,就会淋到雨了。 可见不同地方的风俗文化,就会有不同的观念及处理方式。...
View Article尋找“三角留”
左为三角留,右为意粑。(圖:李永球)海南粽子“笠”。(圖:李永球) 三角留是一种海南糕粿,以前西马来西亚的西海岸市场上常见有小贩售卖。不过它已经在西海岸消失了大约三十多年。 为了寻找海南人的传统糕粿,即三角留、意粑及笠。于是来到了登嘉楼海南人聚居之处,以见识海南糕的风采。...
View Article麻坡的风情
陈老伯和赵友福与“清无主”古墓。(圖:李永球)海峡殖民地风格的漳泉公会。(圖:李永球) 近日受邀到柔佛峇都巴辖讲座,当地友人赵友福君特地載我到麻坡走走看看。半路经过一个小镇武吉摩,有座仙师宫,主祀我国客家帮信仰的保护神——仙师爷及四师爷,副祀妈祖及文武财神等神明。历史愈百年,最早的文物是个石香炉,乃同治十一年(1872)之物。...
View Article神廟街與卓公街
太平何仙姑庙前的街道,因它而命名为神庙街。(圖:李永球) 太平市有两条街道与华人宗教有着密切关系,一是JALAN TOKONG,那是众所周知的“神庙街”,一是JALAN BERHALA,我将之翻译为“神明街”。前者因为有着一座建于1885年的何仙姑庙而被命名;后者则鲜为人知,人们几乎都忘了它在哪里。...
View Article船頭的眼睛
柬埔寨还可以见到船头的眼睛。(圖:李永球)吴建成先生手持传统的“船目”。(圖:李永球) 如果跟大家说以前我们的船的前头是有一对“眼睛”的,相信很多人不是忘得一干二净,就是不相信有这回事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船头的眼睛渐渐的在马来西亚消失殆尽,今天是难得一见了。...
View Article尚武精神的舞麒麟
在山林里准备给麒麟开光。(圖:李永球)麒麟採青。(圖:李永球)武术兵器套路表演。(圖:李永球) 麒麟乃瑞兽之一,《礼记•礼运第九》云:“麟、凤、龟、龙,谓之四灵。”广东客家人擅长舞麒麟,我国沙巴州的客家人仍然保存了五麒麟的习俗。...
View Article峇峇的祭祀風俗
峇峇祭祖仪式极为庄严。(圖:李永球)峇峇祭祀文化很传统。(圖:李永球) 峇峇娘惹族群的祭祀风俗是保持传统,要求完美,不可马虎,无论是菜肴果糕或碗碟杯著等等,必须排列整齐,装饰美观,如此才能显出峇峇风俗的最大特色。...
View Article馬六甲峇峇拜天公
峇峇人家庆祝天公诞的精美布置。(圖:李永球)江德和穿唐装戴瓜皮帽膜拜天公。(圖:李永球) 正月初九天公诞,来到马六甲一个传统峇峇娘惹人家考察拜天公之俗。主人是江德和老先生(80岁)。...
View Article送王舡與採蓮隊
消失了84年采莲队重现马六甲,引起瞩目。(圖:李永球)在海边地方准备烧化王舡了。(圖:李永球) 今年正月十三及十四日,马六甲清华宫主办已经中断了84年的王舡祭典。1933年,清华宫主办最后一次送王舡后,就没再主办。到了今年,在王爷降乩指示下,恢复中断多年的王舡祭,并恢复了也是中断84年的采莲队。...
View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