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有冬至大過年之說?
每當冬至期間,就會看到一些媒體報導“冬大過年”,意思是指冬至這個節日較農曆新年更加大。在中國某些地方也有“冬至大如年”(冬至好比新年一樣盛大)、“冬至小過年”(冬至僅次於新年,好像過個小年)之說。此外,民間也有吃了冬至湯圓就添加一歲之說。眾所周知,新年是華夏民俗裡最大的節日,為何冬至卻有如此大的魅力,能夠與之比配?...
View Article泰國普吉鐵府元帥
泰國普吉島有多座斗母宮,主神九皇大帝。九皇聖誕期間前往當地採訪,卻被一尊神明深深吸引著。其像立式,皮膚黝黑,長髮披肩,濃眉大眼,眉毛上翹,嘴角下垂,一面嚴肅,戴將軍盔,著無袖戰袍,右手持月斧,左手持藥鍋,赤裸雙腳,右腳著地,左腳踏風火輪,樣貌神武威嚴,令人不寒而栗。祂就是——鐵府元帥。...
View Article湯圓黏糊在門上
冬節(冬至)是個大節日,馬來西亞華人都在搓湯圓祭祖拜神大事慶祝。福建人除了以湯圓祭祀外,一些傳統及峇峇家庭,搓了紅白兩色湯圓(包括四粒大圓母),煮熟後祭祀祖先神明,最後燒化紙錢。然後把祭祀神明後的一粒紅及一粒白“圓母”(大粒的湯圓),分開糊在門上端左右兩邊,白圓母糊在門左邊,紅圓母糊右邊。(專訪檳城峇峇後裔,姓名不願公開)...
View Article筷子與趁熱吃
最近敦馬哈迪醫生在其大作《抓住希望:為新馬來西亞繼續鬥爭》推介時表示,馬來西亞各個族群都保有自身文化,如華人依舊用筷子用餐、講華語,且仍舊將其身份與祖輩的出生地鏈接起來,因此未能很好地融入大馬社會。言下之意,就是華人不入鄉隨俗,不用手抓飯吃,一直與中國保持藕斷絲連關係。...
View Article正月初九天公生·拜天公不是福建人專屬
農曆正月初九,在馬來西亞是個大節日,華裔們熱烈慶祝“天公生(福建話,生即生日)”,也就是玉皇上帝的聖誕日,祂的全稱為“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”,亦稱玉皇大帝、玉帝、玉皇等等,福建人通稱天公。天公近年被人們誤為“天宮”,福建話的“公kong”與“宮kiong”不同音,華語及一些方言則同音,...
View Article年初一“接年”
傳統節日裡頭,以農曆新年為最大的節日,農曆新年從正月初一到十五,這十五天裡又以正月初一為最大的一天,所以新年的正月初一就有特別隆重的風俗得進行,福建人的“接年”(或叫做接年頭),就是一年裡第一個隆重的慶典儀式。...
View Article鴉片與咖啡
十九世紀中葉,英國紅毛人做出鴉片售賣給中國,中國人因此染上抽鴉片惡習,導致國力衰弱不堪,百年來受盡外國的欺負及恥辱。吸食鴉片不僅會上癮,也會導致身體虛弱,甚至早亡。但華人民間還是有人相信鴉片是一種藥(藥王),以為能夠延長性命,甚至強身健體。...
View Article小人可以打嗎?
每年驚蟄日(公曆3月5或6或7日)我國各地許多神廟都有“祭虎爺(白虎),打小人”的習俗,除了西馬,東馬也很盛行,而各地打小人的風俗又略有不同,呈現百花齊放的色彩。...
View Article南北馬的香餅
一提起香餅,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樣的餅?在霹靂太平,香餅有著千層皮,內餡是麥芽糖等。不過在南馬及北馬檳城,這可不是香餅,當地的香餅是另一種餅乾。一個“香餅”名字,卻是三種不一樣的餅乾,真的令人混淆,傻傻分不清楚。...
View Article清明節掃墓需要擇日擇時嗎?
以前清明節掃墓,大家都抱著緬懷報恩的心情去祭祀先人,那時候沒有擇日擇時之說,大家掃墓的心情輕鬆,毫無負擔。近年來,開始聽到有人說某某日不吉不宜掃墓祭祀,或當日衝犯某生肖,某個時辰很不吉,不可祭祀云云。一些親友問我,掃墓如此多禁忌如何是好?不是衝犯他的生肖,就是衝犯到家人生肖,不然就是時辰不吉或凶日等等,他說必須工作,只有週末及假日有空,若要擇吉日時就很麻煩,可以不去掃墓嗎?...
View Article清兵入福建與節日傳說
明朝末年,清兵攻打中國大地,打到福建時,遇到鄭成功的反清勢力頑強對抗,於是清朝實施了種種暴政及大屠殺。 一位老先生口述了下面的清兵在福建大屠殺的傳說野史,雖然不是正史,但卻說出了慘絕人寰的殺戮慘劇。...
View Article古早時吃包為何要剝皮?
大家吃包有剝皮嗎?常見有剝皮也有不剝皮的。但在早期社會一般人都會剝皮才吃,為什麼呢? 包,是中國人古代就有的糕粿食品,有內餡的才是包。成分是麵粉、酵母、白糖、油、鹼水混合之後,再將餡料包進麵皮裡包好,上面或有折疊紋或是光溜溜的,下面以紙張或葉子墊底,經過一段時間發酵後,放進蒸爐裡蒸熟。...
View Article米糕與民間習俗
北馬福建人有一種糕粿——米糕,是以糯米浸水後蒸熟,再以椰漿(椰子奶)及白糖炒成粘稠狀,可做成小盤(以小盤子墊底)上面插上紅棗、龍眼乾粒或紅雞蛋,或做成大盤再切割成一塊塊菱形狀。於華人民間信仰及多項風俗習慣裡頭,都可見到它,可見其之重要地位。...
View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