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好兄弟,必須有什麼祭品?
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、盂蘭節,民間稱為鬼節。這期間,受到一些墓園集團邀網上講座及媒體訪問。通常會被問及一個問題,祭祀好兄弟必須有什麼祭品?根據民間的說法必須有的是——西瓜。 潮州與福建人在普度祭拜好兄弟方面,通常會準備西瓜,長輩們說陰間沒瓜果,所以祭祀西瓜給祂們解饞。問明緣由,都說源自《西遊記》裡“劉全進瓜”故事。...
View Article海南喪禮的祭祀(下)
紙錢方面,最先燒化給祖先,然後才是逝者。燒到差不多要完了,才燒化帶路人的紙錢,若是先燒他們的紙錢,擔心領了紙錢先走一步,不等待帶領逝者回去。帶路人的紙錢必須兩份,一人一份,每人各有一件引路衣,那是古裝無領無袖的工人服。...
View Article印度尼西亞爪哇道教節遊
2018年被邀請出席“道教節世界慶典2018國際道教論壇”,主辦單位是印尼中爪哇馬吉朗市(Magelang)隆福廟,出席者來自多個國家。除了出席道教論壇,其餘節目尚有道教法會、宴會、歌舞樂表演等等,最盛大的就是遊境。...
View Article梔仔粿的數種吃法
福建人有一種糕粿叫做“梔仔粿ki-a-kue”,民間通稱(寫)“鹼仔粿kinn-a-kue”。乃以粘米(吃飯的米)、鹼水等做成。市面上有小販做出來售賣,尤其北馬一帶,南馬比較少見。這種粿通常用於祭祀祖先,一般配以封肉或封豬腳(福建話“封”,相等於華語的長時間熬煮)祭祀。傳統上,中國閩南或東南亞各地福建人,多數是蘸封肉的滷汁食用,也有蘸糖吃,或切塊煎炸後撒上椒鹽。...
View Article為何在中秋節提燈?
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,我國華裔不僅熱鬧慶祝,孩童也有提燈的風俗。中秋前,商店掛滿形形色色的燈籠,長輩們看中就買了給孩兒們在家點燈。上世紀的孩童喜愛成群結隊提燈走街,今已少見。中秋節提燈對於中國及台灣人來說,是感到莫名其妙的,因為中國的燈節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,那才是觀賞花燈的節日。而中秋節的習俗是賞月吟詩,祭祀太陰星君及吃月餅。...
View Article八月初三灶君誕
農曆八月有個鮮為人知的神明誕辰,即是八月初三的灶君(灶神)誕。北馬潮州人聚居之所在,卻在七月廿四日慶灶君誕,潮人稱為“司命公”。住在檳城高淵的洪文熙先生祖籍福建,因受到潮州影響也是七月廿四拜灶君,祭品有一道炒麵,其祖母說那是給老爺(灶君)接鬚的。...
View Article九皇大帝是什麼神?
九皇大帝是什麼神? 李桃李(李永球) 前言 泰國普吉內杼斗母宮、馬來西亞太平斗姥宮與吉隆坡著名宮廟安邦南天宮,胥是主祀九皇大帝的宮廟。九皇大帝是甚麼神?三處宮廟各有迥異的闡釋。...
View Article九皇素什麼不可吃?
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是北斗九星,即九皇大帝的聖誕節日。我國一部分華裔有從八月底或九月初一開始吃素逾九日,也有一些持最後一天或三天、六天的素不等,亦有一種持“出門菜”,那是為了上宮廟祭祀九皇而持之,拜畢回家復吃葷。我國許多地方的食店或小販會在九皇素期間售賣素食,尤其北馬一帶吃素者頗眾,售賣素食的店或小販極多。...
View Article孩童佩戴的保身物
馬六甲估俚文物館負責人曾台成先生取出館內一條古老的小孩“保身物”,說出它背後的故事,它是老估俚從福建南來後,繁衍子孫後代留下的遺物,藉保身物的力量來保庇孩子平安健康,快高長大。...
View Article保庇平安天官鎖
經常會見到嬰兒或小孩子,手腳上穿戴著手鏈或腳鏈,頸項有項鏈等物,這些有是金打造,或是銀、“蘇砂”製造。手腳鏈通常配有小鈴鐺,在嬰孩走動時會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,可讓看顧者知道嬰孩在轉動或爬走,而注意其行動安全。傳統習俗認為手腳項鏈彷彿手銬、腳銬及枷鎖,將嬰孩給拴住了,不被鬼怪抓走而長命百歲。...
View Article客粵婚禮上的燒豬
廣府及客家人在婚俗上,必須有燒豬,那是男家送給女家的大禮物。女方收到了,通常切取中間部分,把頭尾四肢還給男方。 早期送燒豬是在婚禮後“三朝”(婚後第三天)送的,後來提前在婚禮當天或更早的“過大禮”時送之。數年前參與馬六甲一場客家峇峇婚禮,燒豬是在過大禮當天送給女家,女家切下中間部分,再塞進多粒橙及一套衣服還給男家。...
View Article南海神廟之菠蘿神
2019年遊廣州時,特地前往慕名已久的南海神廟,又名菠蘿廟參觀。那是一座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廟,乃隋文帝開皇十四年(594年)下詔立祠。廟裡主祀南海神廣利王,配祀有明順夫人、千里眼、順風耳、菠蘿神、關公、金花娘娘、觀音娘娘等神明。...
View Article